中国风能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中国风能

中国风能

山西晚报记者兵分9路探访山西省级重点工程复工复产

中国风能网2022-11-12中国风能客车风能发电
台风能不能吹到辽宁,客车风能发电,肝风能拔罐吗,山西晚报记者兵分9路探访山西省级重点工程复工复产,台风能不能吹到辽宁,客车风能发电,肝风能拔罐吗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发展,连日来,省内各地在统筹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前提下,逐步恢复生

山西晚报记者兵分9路探访山西省级重点工程复工复产

山西晚报记者兵分9路探访山西省级重点工程复工复产,

  台风能不能吹到辽宁,客车风能发电,肝风能拔罐吗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发展,连日来,省内各地在统筹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前提下,逐步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帮助企业复工复产。

  据山西省发改委官网消息,2020年省级重点工程中,建设项目共170项,其中,续建项目131项,新建项目39项。截至3月5日,全省共有126个省级重点工程项目开复工,开复工率达74.1%。续建项目复工107项,复工率达81.7%;新建项目开工19项,开工率达48.7%,包括履行完前期手续、提前开工的4个前期项目。

  复工一线的忧与盼,正是政府发力的帮扶关键点。“2月25日下午6点,我们接到太焦高速铁路指挥部的电话,了解到工人的口罩、防护服、手套等防护物资紧缺。当晚我们就与项目核对情况,26日上午已与省工信厅对接准备发放防护物资。”省发改委基础设施重点工程处处长赵志民说,针对防疫对项目开工带来的防疫物资紧张问题,省发改委把省级重点工程开复工项目的防护物资统一纳入省级调度保障,尽力保证施工人员健康、安全作业。

  事实上,早在2月4日,省发改委就已对省级重点工程项目开复工情况逐项摸底,并根据梳理的情况分区、分级、分类,推进省级重点工程项目有序开复工。为鼓励和促进省级重点工程项目有序、及早开复工,省发改委对3月5日前开复工的省级重点工程项目,认定后给予每个项目最高50万元的专项支持。“这也是在特殊时期鼓励支持省级重点工程项目有序、及早开复工的一个具体措施。”赵志民说。

  近日,山西晚报派出9路记者,深入到分布在全省各地的省级重点工程施工现场——太焦铁路晋中特大桥项目、晋钢智造科技产业园区、云谷科技创新园项目、中科晶电信息材料有限公司、山西华翔智能制造产业园(一期)建设项目、灵丘40万千瓦风电供暖示范项目、华兆东南绿色建筑集成有限公司、漳泽湖东岸生态修复工程项目、临县锦源煤矿有限公司。探访其复工进度以及如何做好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

  3月3日10时许,阳光正好,太焦铁路一标段晋中特大桥26号墩-27号墩跨榆太路128米简支拱施工现场,塔吊正在将钢筋材料从地面运到桥梁面上,200多名工人戴着安全帽和口罩,分散在横跨太榆公路的桥梁上施工作业,施工现场繁忙有序。

  太焦铁路项目为新建客运专线公里,是国家规划建设的“八纵八横”高速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2020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的重点建设项目。其中,由中铁三局承建的晋中特大桥,全长30多公里,是全线最长的桥梁,也是线路建设的控制性工程。为了如期交工,今年春节期间,该项目工地并未停工。目前项目建设到什么程度?能否如期完工?疫情之下如何做到安全复工?3月3日,山西晚报记者现场探访太焦铁路晋中特大桥项目。

  按照规划,太焦铁路在今年年底前要达到通车条件。目前,有效工期不足10个月,晋中特大桥作为全线最长的桥梁,压力不言而喻。

  “现在我们所在的26号墩-27号墩跨榆太路128米简支拱工点,由于前期拆迁原因,工期稍有滞后,目前已完成30%。”中铁三局太焦铁路项目部一工区经理曹凯亮说,为了赶在原定计划的5月底完成全部桥梁施工作业,工地春节期间没有放假,项目缩减了建设规模,共有50名工人在工地施工。

  “原本节后要进行的大规模施工,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很多工人无法回工地复工。”曹凯亮说,虽然疫情来了,但工期没有变,为了确保项目按期完成,项目部统筹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工作,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对施工所需要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并根据疫情变化分批分次加派人手进场。

  从2月28日起,项目部采用包车的方式,分批次接回工人们返回岗位。“有些工人因为疫情影响实在来不了的,我们还就近从榆次、太谷等地招聘了一批工人。”曹凯亮说,截至目前,该线多名施工人员已返回岗位,42处工点全部复工。并根据交工时间倒排施工计划,安排工人三班倒作业,24小时不停工,全力以赴进行项目建设。

  据负责施工管理的大西客专公司工作人员介绍,太原至焦作高速铁路山西段有桥梁103座,桥梁长95.872公里,线路北起太原南站,途经山西省太原市、晋中市、长治市、晋城市,终点为河南省焦作站。山西省境内设太原南、新鸣李、晋中、太谷东、榆社西、武乡西、襄垣东、长治东、长治县、高平东、晋城东11座车站,其中太原南、新鸣李、晋中站为既有改建站,其余为新建站。

  截至目前,全线路基土石方全部完成,桥梁完成97%,隧道完成了99%,正线万平方米,均已开始主体结构施工。供电、电务、通信等工程也已经开始施工。

  “现在我们进行消毒水配比,先用量杯取20毫升消毒液至喷壶里……”在工地现场,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疾病预防控制所消毒科科长韩建彪,正在给工人们进行现场消毒培训。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为确保施工人员身体健康,做到疫情防控和工程建设两不误,韩建彪定期会到工地现场进行盯控和消毒,为工人讲解疫情防控知识和防控办法,并指导工人配比消毒液,要求工人坚持戴口罩、勤洗手,做好个人卫生,同时每天对办公室、食堂、宿舍、卫生间进行一到两次的消毒。

  “为保证员工安全复工,我们各工点根据人员不同来源地,单独区分施工区域及生活驻地,防止发生交叉和混杂。”中铁三局太焦一标办公室主任潘哲说,从外地回来复工的工人,项目部租赁了临时厂房作为临时隔离点,并利用中铁三局中心医院对所有进场人员进行肺部拍片检查。目前,整个标段零疫情、零疑似。

  此外,项目部严格控制个人工作和休息时的活动范围,日常生产、生活固定在生产区、生活区“两点”范围之内,严禁个人擅自外出。同时,各工点在每天早晨上工、下午收工都对员工和劳务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和健康观测,逐一做好登记,并采取错峰分餐等措施,全力保障施工人员健康。

  目前,太原市一季度已经开复工项目274个,截至3月8日,各县(市、区)及市直部门项目已开复工130个(新建开工28个,续建复工102个),新开工28个项目年度计划投资70.06亿元,续建复工102个项目年度计划投资320.9亿元。

  关于开发区项目,截至3月8日,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已开复工项目141个(新开工19个,续建复工122个),新开工19个项目年度计划投资18.76亿元,续建复工122个项目年度计划投资104.6亿元。不锈钢园区一季度计划续建复工项目22个,目前已复工3个,复工项目年度计划投资1200万元。

  今年太原市共有省级重点建设项目18项,截至目前已开复工14项,开复工率达77.78%。

  3月2日,泽州县委书记高喜全带领该县发改委、工信、自然资源、卫体、招商、疾控中心、卫生监督等部门负责人深入巴公镇就疫情防控工作和复工复产情况进行调研指导。

  在晋钢智造科技产业园区,在实地查看了企业复工复产情况后,高喜全详细了解了企业疫情期间的防护措施、返岗人数及生活安排和达产情况,并就企业用地问题进行了现场办公。

  高喜全叮嘱在现场的晋钢集团负责人:“企业复工之后外来人员较多,企业要切实担起主体责任,制定详细的疫情防控方案,严守输入关口,做好返岗人员身体状况监测工作,做到动态监测、动态管控。在最大限度减少人员聚集,确保疫情防控万无一失的同时,要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工作,开足马力,全力实现满负荷生产。”

  从2月下旬开始,作为省级重点工程的晋钢智造科技产业园区建设项目已有序实现复工复产。

  3月4日上午,在晋钢智造科技产业园区的施工工地,大型吊车起重臂直立高耸,挖掘机马达轰鸣,满载渣土的翻斗车往返穿梭……园区1580热轧项目已经全面复工,工人师傅们正在紧张作业,以确保项目的顺利推进。

  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园区建设单位对进场施工人员进行严格的体温测试,并实行分区域施工管理制度,每6个施工人员编为一个工作组,每个工作组只能在固定区域施工作业。

  1580热轧项目是园区的控制性工程,在当前的形势下,既要减少人员集聚,还要保证工程进度。

  “我们将施工人员分为了三班,采取分时段作业的方式施工。”据晋钢智造科技产业园1580热轧项目经理安国生介绍:“白、中、夜不间断,24小时进行作业,目前,经过一周的施工,项目的整个土方量已全部完成。”

  目前,除1580热轧项目复工外,园区内的1580冷轧薄板、双超临界煤气发电、年产90万吨钢渣微粉等15个大型项目也全面复工,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将实现钢铁生产的全产业链,每年可新增产值200亿元,实现利税16.5亿元。

  作为山西省转型升级重点项目,晋钢智造科技产业园占地2800多亩,总投资136.6亿元。“其中环保设施、固废尾气循环利用投资39亿元,占比达30%,所有项目均符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规定。”晋钢集团副总裁郑品院说,工程分两期进行开发建设,一期工程投资71.2亿元,占地1600亩,除年产350万吨1580热轧卷板等生产项目外,还有日处理1万吨污水处理中心、煜盛废钢回收、15万立方米转炉煤气回收、办公和生活配套中心项目配套300万平方米余热供暖等环保项目。

  产业园区全部建成投产后,年可新增产值200多亿元,实现利税16.5亿元,解决当地富余劳动力3000余人就业。

  “晋钢智造园区工程项目为山西省重点工程,目前晋钢智造园区工程处于节后实施阶段,因疫情原因致使工程不能按时复工。”2月中旬,一份《山西晋钢智造科技产业园开发有限公司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防控措施及复工方案》递交到泽州县工业和信息化局。这份2月9日写就的《复工方案》请求:“因工程工期紧迫,根据泽州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进一步强化企业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我公司申请提前复工。”

  晋钢集团副总裁周育辉说,这份《复工方案》是本着“精准复工和生产人员最少化”原则,现阶段对制约工程后期整体进度的项目拟先行复工,以便为疫情过后整体项目顺利施工进行创造条件。

  最初,拟先行复工的项目有烧结球团项目、炼铁项目、炼钢转炉项目、轧钢项目。涉及人员约300人,主要为各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及技术人员。

  为加强施工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晋钢集团成立工程疫情防控指挥组,疫情防控小组办公室就设在工程部,周育辉作为指挥组副组长,负责园区具体防控工作。

  晋城市、泽州县两级政府和各相关部门对晋钢园区的复工工作高度重视,帮助园区及时办理复工手续,为企业送来了复工必需的防疫物资,解决了企业燃眉之急。

  据周育辉介绍:“晋城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对我们项目特别的关注,给我们提供了七万多只口罩,两吨的消毒液及其他防疫物资,这些急需的物资对我们的复工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泽州县深入开展千名干部入企服务,全力抓好省市县重点工程的开复工各项工作。为保障园区项目建设在复工后能够顺利进行,泽州县还专门派出了入企服务小组进驻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晋钢智造科技产业园入企服务小组组长闫晋坤说:“我们及时把省市县有关防疫期间复产复工的相关政策措施,及时传达到企业,针对企业目前存在的交通运输不畅、原材料购进等相关问题,进行了及时沟通解决,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帮助企业项目顺利实施。”

  在晋钢集团大门前,值守人员正在依次对进入厂区的车辆进行消毒,对上班工作人员登记,并对他们进行体温检测。

  疫情发生后,晋钢集团执行董事李强亲自挂帅,成立集团总裁任总指挥、各位副总裁为副总指挥、各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疫情防控指挥部,及时出台了《关于抗击新冠病毒疫情的实施方案》,并制定了《突发疫情预防工作应急预案》和《关于抗击疫情的生产组织应急预案》。

  “为切实阻断疫情传播渠道,公司为每位员工每天配备防护口罩,并购买足量的消毒水,安排专人对生产区、办公区、员工公寓、食堂、超市、理发室、浴室、厕所等每日进行两次消毒,全面覆盖,不放过任何一个死角;尤其是对进入办公楼的所有人员的鞋底、脚踝、膝盖、胳膊肘等进行酒精喷雾消毒。”周育辉说。

  时值中午,在公司餐厅门口,值守人员设立体温检测点,对进入餐厅用餐工作人员进行测温登记。餐厅内,每位用餐者间隔1米,在窗口等候打饭。

  “复工后,公司全员每天填写《晋钢集团健康记录卡》,记录每天的体温检测情况。每天对施工人员进行早中晚三次体温检测,建立员工电子健康档案,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管理,实现实时跟踪、全程管控。”一位端着餐盒的员工说:“打上饭后,我就回到职工宿舍就餐,不会在餐厅久留。”

  针对疫情防控特殊时期,晋钢餐厅每日三次消毒,而前来用餐的员工也自觉拉开间距,排队有序取餐,所有饭菜打包外带,防止人员聚集带来感染风险。

  与此同时,对员工宿舍实行半军事化管理,使全部宿舍做到干净整洁、通风良好、消除隐患;同时扩建公司免费洗衣房,新增十二台全自动智能洗衣机,满足在厂住宿员工及时换洗衣服和床被用品,并要求员工按规定晾晒、消毒;将公司浴室开放时间调整为早8时至凌晨1时,满足全员洗澡需要。

  “公司领导每天都要带队对员工宿舍区进行走访检查,安排部署现场防疫事宜,了解员工住宿生活状况,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稳定员工的思想。”周育辉说,晋钢集团医务室也积极发挥优势,设置诊断分流点及疫情隔离室,安排专人值守,做好体温检测观察工作。“我们还聘请专业医师指导,为员工精心熬制中药,提升身体免疫力。”

  与此同时,晋钢集团将企业复工复产工作规范发到每个施工单位,要求施工单位与公司共同做好疫情防控。“与各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加强联系,督促尽快组织力量返厂。”周育辉说:“对于高风险疫情区施工单位限制返厂,待疫情解除后,再行返厂。施工人员作业实行划区域、分班组,实行6人以下单元化作业,防止人员聚集,施工期间施工人员全部佩戴口罩。甲方项目部人员对施工单位加强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沟通、及时解决。”

  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晋钢智造科技产业园复工复产速度明显加快。截至3月2日,园区施工人员已达到1944人。

  据周育辉介绍,园区烧结球团项目、炼铁项目、炼钢转炉项目、轧钢项目等16个项目先行复工复产。

  按照原计划,园区16个项目的竣工日期在2020年4月30日至2021年8月之间,其中在年内竣工的项目为9个。

  2月25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印发2020年省级重点工程项目名单的通知》。《通知》指出,2020年省级重点工程项目名单已经省政府研究确定,共248项,其中建设项目170项,前期项目78项。

  这些项目投资规模较大,转型引领作用强,同时兼顾传统产业升级和基础设施建设,将为稳投资、补短板发挥积极作用。

  在248项省级重点工程项目中,涉及晋城的以下项目列入2020年省重点清单:

  (1)新型产业项目:山西晋钢智造科技产业园开发有限公司泽州县智造科技产业园项目、山西兰天新能化有限公司巴公园区气化升级改造项目、亚美大陆煤层气有限公司沁水盆地马必块南区煤层气对外合作项目、陵川县太行云顶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王莽岭景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升改造工程项目;

  (2)基础设施项目:新建太原至焦作城际铁路项目、国道G207线晋城市过境段公路改线新增交叉工程项目、国道G342晋城市过境段改线工程项目、晋阳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项目、500千伏山西“西电东送”通道调整系列工程项目、太焦铁路配套220千伏供电工程项目

  (1)新型产业项目:中国航发山西航空发动机研发项目、山西聚力民生天然气储备有限公司京津冀LNG调峰储备中心项目;

  (2)基础设施项目:晋煤东大郑庄专用铁路与山西中煤华晋晋城能源里必煤矿铁路专用线晋中长治界至晋城金村(长治司马至晋城金村段)改扩建工程项目、晋城市东南过境(北义城-大箕)高速公路项目、阳城县明旭通用机场建设项目、晋城新建民用机场项目。

  3月4日一早,阳泉经济技术开发区云谷科技创新园项目施工现场入口。戴好口罩后从宿舍走过来的田永涛,主动掀起安全帽檐并报上姓名,方便施工现场入口的工友用额温枪测量他的体温:“36.5℃”,工友将他的名字、体温、进入时间等信息记录在册后,放行让他进入施工现场。

  截至目前,仅在阳泉开发区,就有4个省市重点工程续建项目已全部恢复施工,重点工程复工率达100%。

  “为了您和同事的健康,请务必佩戴口罩进入园区!”“不戴口罩,不测体温,禁止进入园区,谢谢配合!”位于阳泉开发区大连东街南侧的云谷科技创新园项目入口处的“温馨提示牌”格外醒目。

  在入口设置的登记处,体温枪和登记表整齐摆放在桌子上,每位进厂的人员都需要测量体温并详细记录。疫情发生后,施工方就强化与各级各有关部门的沟通,在第一时间成立疫情应急管理小组,制定了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

  经过测量体温、登记信息等程序,山西晚报记者进入了施工现场,眼前的一个开放式工棚内,戴着口罩的工人们正熟练地操作着切断机、调直机、弯曲机、弯弧机等设备,紧张有序地施工。一旁主体已建成的楼上,三名间隔开距离的工人正在垒砌砖墙。

  复工多日的施工现场,“进入园区测体温,交谈超一米,请务必勤洗手,每次洗手超过30秒……”等内容的条幅格外醒目,伴随着此起彼伏的机械轰鸣声,呈现出一幅热火朝天的复工场景。

  已列入省级重点工程的云谷科技创新园项目,由国有控股企业山西宜云欣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发建设,总投资10.15亿元,总占地面积75.03亩,总建筑面积达26万平方米。

  该项目建设共分两期,项目一期建设周期为2年,建设内容包括23层的百度创新中心、18层的金融港、3层的展示中心及附属配套设施。项目一期建成后,以百度(阳泉)创新中心为依托的培育谷,每年将孵化不少于30个创新型项目,3年内孵化不低于100个项目,培训创业及就业1000人以上,培育3家以上在科创板、新三板上市企业。同时,项目将打造由商业银行、保险机构等组成的金融谷和集会议会展、项目路演、新品发布为一体的展示谷,为阳泉市创业团队提供完善的创业配套服务,共享先进技术,促进阳泉产业转型升级。

  阳泉市计划用5年时间,将其打造为“大数据+服务外包+金融服务等”的产业集群,形成集培育、金融、展示、数据、人才和城市运营中心为一体的“五谷一中心”综合型科技园区。该项目的建成将有力促进阳泉智能物联网基地建设,也将成为阳泉市的新地标。

  作为阳泉开发区承接的两个省级重点工程之一,2月24日,云谷科技创新园项目正式复工。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施工方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积极为复工复产做准备。2月10日,他们就施工现场的电源、施工机具、高处临边防护设施等进行了检查,疫情防控物资也早早就位,同时落实施工所需的各种建材。

  针对云谷项目复工面临着一定的困难,阳泉开发区各部门密切跟进,主动服务,按照疫情防控的工作要求,制定完善了《企业复工复产工作方案》,经过现场勘验,及时批复了企业的复工申请。

  家在河北定州子位镇的田永涛,接到复工通知后第一个返回工地:“年前放假回家,本想过了年就复工,结果被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了。接到通知后,2月18日我赶到工地,项目防疫负责人详细记录我从哪里来、假期到过哪、目前身体状况、是否接触过疫区人员等情况,同时提供个人无外出、无接触重疫情区返回人员、无接触重疫情区、个人健康状况等有关疫情防控情况的证明文件,并登记入册,合格后我入住了工地专门设立的隔离区,开始了14天的隔离,其间由专人每餐给我送饭、扔垃圾。”

  3月3日,在隔离了14天之后,田永涛搬到了每间只安排4人居住的宿舍,随后正式上岗。施工方为上岗人员全部配备口罩,并为他们配齐消毒液、洗手液等消杀物品。每天上午9点至10点、下午3点至4点,施工方组织专人对宿舍清扫并消毒,时刻保持宿舍干燥、通风。此外,施工方派出专门负责打扫和消毒的小队,对食堂、办公区、主要施工场所进行定时消杀。

  临近中午,为避免聚集性就餐,由食堂统一进行配餐。与田永涛同宿舍的姜鹏负责把宿舍四个人的配餐取回。当天的午餐是大米、馒头、豆角炒肉、芹菜炒肉、炝锅土豆丝、白菜粉条和鸡蛋汤。领到午饭后,四个人在自己的位置上美美地吃着。

  复工千万条,安全第一条。施工方还通过多渠道采购防疫物资,并明确专人负责工地安全检查和防疫管控工作,确保安全复工。储备了口罩、消毒液、额温仪等防疫物资,按目前每日消耗量计算,可满足一个月工地的消毒和个人的防护。

  施工现场负责人赵云介绍说:“年前部分主体已经完工,复工以后主要完成内外装修。我们设置了隔离区,返岗人员在隔离区隔离14天后方可上岗。目前,安全防护、钢筋制作等工作已经展开。下一步我们要保证防疫工作的顺利进行,确保工人的身体健康,确保工程的用工数量,保证按时按量完成。”

  面对工人返工问题,施工方积极和工人所在地联系,并和客运部门协调专车,负责返工人员的接送,努力确保项目的顺利推进。截至目前,云谷科技创新园项目已复工工人111人,管理人员12人,共123人。

  人员回不来,原料进不来,配套跟不上……企业复工的这些难点,就是党委和政府精准施策的“靶点”。为此,阳泉市建立“一企一策”协调服务机制,政府派员驻厂,帮助解决项目复工复产中的具体问题。

  阳泉开发区作为全市转型发展的主战场,推动企业复工复产紧锣密鼓。针对区内中小微企业多的特点,在严格落实全市《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支持中小微企业稳定发展的实施意见》的同时,根据辖区企业实际情况,出台政策落实的具体细则,在房租减免、加大金融支持、税收优惠政策落实、企业用工补贴、缓缴保险、建立包保机制等方面,助力中小微企业渡难关稳发展。同时,领导干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深入企业和一线,帮助他们尽快复工复产。

  帮扶云谷科技创新园项目快一个月了,阳泉开发区建设管理部副部长郑星嗓子哑了,嘴里起了口疮,每天在工地上奔波,他的脸上勒晒出一个口罩印。每每这时他总是摆摆手:“和一线的医护人员相比,我这算个啥!”

  郑星的老父亲今年七十八岁,腿脚不好。虽然老父亲距离他工作的地方不远,但他顾不上给老人送一次菜、买一次药,把照顾老人的事情拜托给家人。心存愧疚的郑星,每晚下班后都要给老父亲打一通电话:“老父亲对我说,‘儿子,不用操心我,你要做好防护。你要把我们家的精神面貌带出去,为我们家增光。’”家人的支持让郑星能更好地帮扶企业,这就是最平凡、最朴实的付出。

  和郑星一样,阳泉开发区的广大领导干部带头下沉基层,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主动担责,迎难而上,奋战在一线,详细了解企业复工复产的情况,积极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在防疫工作和复工复产工作中存在的困难,落实务工人员实名制、健康码覆盖等管理制、密切排查企业员工健康情况。复工后严格实行封闭管理,细化落实到施工区、办公区、生活区错峰错时用餐等。强化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及扬尘管控,掌握信息做好应急管理工作,努力做到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手抓两不误”,全力实现全年工作良好开局。”力争使疫情防控工作零死角、无遗漏,同时使符合条件的企业早日复工复产。

  阳泉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高永红说:“为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项目复工的影响,我们建立了区领导包重点项目、包复工复产联系制度,针对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原材料、专业技术人员、防疫物资短缺等问题,对症施策,精准高效服务项目建设。推行一对一服务,及时解决项目复工复产遇到的难题,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全程跟踪服务,确保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不误、两促进。”

  复工就是稳就业,复产就是稳经济。面对严峻的疫情形势,阳泉市上下积极行动,履职担当,迎难而上,“靶向”解决复工复产难题,多措并举保人员安全返岗,促企业有序复工,千方百计把耽搁的时间“抢”回来。截至目前,阳泉全市176户规上工业企业中,已复产企业173户,复产率为98.3%。

  目前,阳泉开发区云谷科技创新园项目、百度云计算(阳泉)中心二期项目、盂县裕光煤电项目、国道239改线工程等阳泉市省级重点工程全部复工,复工率100%。

  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阳泉提早谋划复工复产,及时成立企业复工复产领导小组,根据不同行业、不同区域、不同风险等级,实行每个项目一专班,每个专班一领导,落实疫情宣传、复产报备、体温测量、场地消毒、信息摸排、拟定预案等各项防控措施。

  此外,为支持企业依规复工复产,减轻疫情期间企业的经营压力,阳泉出台了支持中小微企业稳定发展的十八条政策意见,其中涉及金融支持、财税支持、稳岗政策、企业减负、优化服务等具体措施,进而降低疫情对经济发展的冲击,促进全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地困扰了人民群众的生活,也给企业复工复产、项目开工建设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在当前“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的关键时刻,忻州市10余家省级重点(企业)项目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安全有序复工复产,陆续恢复动力,逐步迎来2020年的“春天”。3月3日下午,山西晚报记者走近忻州市2020年省级重点工程已开复工项目企业、忻州中科晶电信息材料有限公司开发区新型半导体材料晶体及晶片制造加工项目生产线,感触在当前疫情防控下,复工企业有力跳动的“脉搏”。

  3月3日下午,位于忻州城北的忻州经济开发区“半导体及新材料产业集群园”内春光普照,虽然目前仍处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管控期,但园区内已有数家(企业)项目陆续复工复产,放眼可见的一些开工在建项目工地上,建筑工人们正紧张忙碌地工作着,这给沉寂了一个“严冬”的园区带来了一幅幅“春日”的画卷,令记者心底顿时升腾起春日“温暖”。

  前往忻州中科晶电信息材料有限公司的路上,山西晚报记者注意到,园区大门正对面悬挂着的“科学宣传疫情防护知识提高公众防护意识”的红底白字条幅格外醒目,大门口整齐摆放着一排红色锥筒“隔离”了厂区内外。远远看到,忻州中科晶电信息材料有限公司整洁的厂房外数名戴着口罩、身穿深蓝色工作服的人员有序进出。经过事前联系,在园区工作人员带领下,记者来到了忻州中科晶电信息材料有限公司厂房前。厂房外面可以看到,透明玻璃门窗两侧除了日常的“厂区已管制请穿戴鞋套”“禁止吸烟”等警示牌外,中间的感应门上醒目地贴着一张园区防控疫情指挥部的通知。感应门内迎面设置有3个面部识别考勤机通道,当前疫情管控下,这里已成为通往厂区的一道“严密”防线。看到山西晚报记者进来,保安人员立即走上前用额温枪开始检测体温,确认正常后,又让山西晚报记者在《疫情防控期间访客登记表》上填写了详细信息。登记台上还摆放着《员工体温检测登记表》《疫情防控值班情况登记表》等纸质资料,足以感知这里“严格”的疫情管控机制。

  行走在厂区内部走廊中,可以看到灰色的防滑地胶和白色的生产车间非常得干净整洁,车间靠近走廊的墙上透明玻璃大窗户内,传出一阵阵低沉的机器运转声,当车间班长赵伟男刷卡打开了车间房门,顿时“轰隆隆”的机器声响扑面而来,如同是一种豪情的“宣泄”,让人感受到了这里复工复产后有力“跳动”的脉搏。

  据了解,忻州中科晶电信息材料有限公司是在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发展的大环境下,以山西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为契机,由中科晶电集团控股成员企业与忻州市开发区通汇建设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投资设立的一家高科技新型半导体材料制造企业。公司于2018年6月成立,项目位于忻州经济开发区“半导体及新材料产业集群园”内,分区分期建设半导体基材晶体及晶片的大规模生产线,生产高品质半导体基材单晶片销往国内外市场。

  忻州中科晶电依托集团省级资质研发机构和国家级科研项目,新设属地研发中心,汇集了全集团技术精湛、经验丰富的研发及产业化团队,秉持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提供技术支撑保障、强化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学研合作的宗旨,已突破实现了新技术、新工艺的属地再创新与再创造,已逐步掌握了先进的独有核心工艺技术、设备及生产制造体系。

  忻州中科晶电信息材料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本项目能够进一步推动半导体基材单晶体及晶片的发展创新,对促进我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对实现忻州乃至山西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由此而言,处于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下,该企业尽早复工复产意义深远。

  忻州中科晶电信息材料有限公司是一个高新技术企业,作为新创企业,许多技术型人才多是从外引进招聘,日常该企业虽然仅有近百名员工,却是来自于全国5个省10多个市,此次疫情发生后,首先是员工返岗成了难题,其次是关联的上下游企业因疫情停工,公司原材料的供应、产品的运输销售均受到了影响;还有部分员工是来自于疫情严重地区,更是对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增加了难度;再有,抵忻员工的按规隔离,日常员工健康监测和送餐都成为重点需解决的问题,为此该企业积极应对,实施联防联控抓疫情工作“不放手”,破解复工难题。

  据忻州中科晶电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公司于2月2日根据产业园“防控疫情指挥部”的总体部署,制定了公司的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及时健全了防控机制,明确了防控相关举措。

  忻州中科晶电生产一部车间班长赵伟男是当地人,妻子是某医院的妇产科护士。春节期间,他从妻子身上感受到了疫情形势的严峻,不过他还是义无反顾地早早去公司值班,参与到疫情防控中。担心公司复工会被一再延迟,成了他的“心病”,为此他经常通过微信、电话反复询问部门经理复工的具体时间。赵伟男说:“放假期间,我每天都在关注疫情,很担心复工的时间。而公司一直通过微信群等多种渠道与大家保持联系,这让大家了解防疫知识,也知道公司为复工做了许多严格的防控措施,打消了大家的后顾之忧。”

  忻州中科晶电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联防联控举措,为企业复工复产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山西新冠肺炎疫情走势逐渐“好转”,复工复产也指日可待。在复工前,忻州中科晶电又组织专人对厂区和设备机器进行了全面消毒,并在微信群对员工进行疫情防控正面宣传和教育,统一了大家的思想,达成了防控、生产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思想共识,复工复产工作有序展开。为了让员工返岗更为安全便捷,公司采取了多种方式,一方面对外地相对分散的员工,鼓励自驾返岗并给予路途补助;另一方面对地区相对集中的员工,派专车组织接送。由于有了公司与忻州开发区管委会的事前沟通,解决了员工返岗后的身体监测及居家隔离等诸多难题,经过严格的“隔离”观察后,陆续有员工解除“隔离”观察,达到上岗要求,2月27日,该企业正式开工复产。

  忻州中科晶电车间一角里,4位身穿深蓝色工作服的员工正在忙碌着,他们统一戴着浅黄色橡胶手套、蓝色口罩、白色防尘帽。其中两位各自在身旁数控机床前,一边紧盯着控制面板,一边实施着操作加工。另外两位职工不时从车间中央的不锈钢架子上拿起原料,通过仪器进行检测后在电脑上查看着数据,工作一丝不苟,此刻车间内轰隆隆的机器声响,仿佛为这些复工复产的建设者们加油。

  面对采访,忻州中科晶电采购部采购专员郝文惠信心满满。记者了解到,郝文惠家住朔州,主要是负责公司各类物资采购,保障公司原材料供应。疫情发生后,他主动担当,放弃假期回到公司值班。回顾当时的情景,他说:“我平时一年到头不在家,本想在假期里多陪陪父母。发生疫情后,我心里牵挂着公司,就跟父母说明原因,在大年初二就带着妻儿回到了忻州。”因为担心疫情发展下去,公司员工防护用品不足,原材料可能因物流等原因也受到影响,郝文惠回到公司后,第一时间就到当地市场上了解应急物资的供应情况,还与原材料供应商积极联系,提前储备了各类物资。年前储备的劳保口罩,更是在疫情发生后发挥了大作用。郝文惠还是园区联合党支部的组织委员。他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积极参与到园区为疫情募捐等工作中,正是有了郝文惠等一大批公司员工的付出与坚守,公司上下士气高昂,疫情防控有力开展,复工复产运行顺畅。

  复工后,该公司采取了一系列保障措施:一是严格控制进出厂区人员,对员工实行上班前体温检测;二是坚持每天两次组织对厂区进行全面消毒;三是实行分餐制并分批次组织员工就餐;四是工作例会不集中人员,采取视频会议的形式召开,既确保指令的上传下达,又减少人员聚集的风险。

  忻州中科晶电信息材料有限公司利用网络召开线上办公会,专题研究了复工复产的防控措施。从2月10日起该公司采取由近到远分批次、由急到缓逐梯次的方式逐步接待员工返岗进行复工复产。截至目前,已有85人复工,除9名返岗员工还处于隔离监测身体状况期外,其余复工返岗人员全部投入工作,复工员工无1人出现发热症状,公司生产运行顺利对整个产业链的正常运转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严冬挡不住春天的来临,疫情阻止不了奋斗者的足迹。忻州中科晶电负责人表示,随着5G服务提前商用,半导体基材市场需求迫切,按中央和省市“自主创新、突破卡脖子环节”的要求,企业提质提速、有序复工。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全面复工复产后该企业将依托忻州市优质营商环境,充分发挥中科晶电集团在技术、人才、渠道等方面的优势,逐步将该项目打造成为忻州市科技产业发展的新动力、新引擎和新亮点,努力实现项目投资效应对产业转型升级带来积极的示范作用。同时,该公司将在忻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半导体及新材料产业集群园的大力支持下,全力向客户满意、社会信任、投资者青睐的世界级半导体基材制造领军型企业的目标迈进。

  有望在四月底前省级重点工程续建项目全部复工建设,新建项目开工率达50%。

  忻州市2020年度省级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单列23项,涉及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13个领域,项目个数占全省建设项目总数170项的13.53%。

  忻州市开展了“问需求,送服务,保发展”活动,全力支持重点(企业)项目开复工工作,相关部门加强了对企业上下游产业链的保障和服务,帮助企业解除后顾之忧,对发现问题进行集中调度,帮助企业(项目)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确保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安全有序复工复产。

  4日,忻州市重点工程项目预审中心主任张五田表示:“目前,忻州市省级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单列23项,已开复工17项 ,开复工率为73.91%。涉及用工人数2000多人。忻州在对疫情进行联防联控的同时,省级重点工程项目建设运行平稳、推进顺利,将争取在四月底前省级重点工程续建项目全部复工建设,新建项目开工率达50%。”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形势好转,全国各地逐渐复工复产。近日,作为2020年省级重点工程的山西华翔智能制造产业园(一期)建设项目顺利复工。3月3日,山西晚报记者来到该项目建设工地进行了实地探访。

  华翔智能制造产业园(一期)建设项目位于山西华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厂区内。每位职工或者访客在进入之前,都必须进行严格的身体情况报备、体温测量,车辆也必须进行消杀。厂内,该企业每一位职工都佩戴了口罩,生产经营活动井然有序。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远离病毒感染。”智能制造产业园建设项目工地门口的防疫标语十分醒目。

  华翔智能制造产业园建设项目负责人张杰介绍,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后,华翔集团迅速行动,积极应对,成立了疫情防控工作领导组,负责企业疫情防控全面工作,并根据自身实际生产经营特点制定了详细的疫情防控措施及预案,做好每一个生产经营环节的严格把控,智能制造产业园建设项目工地也不例外。

  据了解,华翔智能制造产业园(一期)建设项目为2020年省级重点工程。该项目主要分为机加工扩能、材料成型升级和节能环保材料再利用三大部分。工期约为15个月,从2019年10月开工建设,预计今年12月竣工验收并交付使用。将新建厂房及相关配套设施,安装多条高智能化机加工生产线、节能环保材料再利用生产线等生产设备及辅助设备。

  “36.3℃,可以进场,施工过程中不能把口罩取下。”3月3日7时40分许,在智能制造产业园工地施工现场,十余名施工人员都戴着安全帽与口罩,排队接受体温测量,体温正常者才能陆续进入工地进行施工作业。

  山西晚报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旧砂再生制芯扩建车间厂房主体钢结构已经完工,雏形初现。远远望去,“钢铁巨屋”的龙骨高十余米,绵延数百米,非常壮观。一侧相隔百米远的树脂砂铸造扩建车间的土建基础建设也已经完工。

  在主体结构内部,工人们正在进行门窗、顶板檩条等围护结构的运输和安装。号子声和机器的轰鸣声不绝于耳,一派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

  “工人还没有全部到岗,现在人力主要集中在车间围护结构的搭设上。”据该项目甲方代表、现场施工负责人张天云介绍,2月26日,为了响应国家号召,保障该项目的顺利复工,在确保疫情防控得当及安全生产的前提下,该项目5名管理人员提前到岗,进行了复工前的前期准备,详细制定了项目复工、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结合项目进度的实际用人需求,项目部没有安排外省市职工返岗复工,目前只安排了十余名本地洪洞籍员工上岗,且上岗前都进行了严格身体检查评估,确保防疫安全。

  “我们一般全天都在工地上,即便家就是附近村里的,每天也不回去。”工人师傅老孙说,他们住宿都在工地,避免了与外界接触。

  晚6时许,结束了一天工作,工人李师傅和工友一起返回宿舍。虽然工人们居住的是临时活动板房,但由于外地职工尚未返岗,住宿条件相对宽松,宿舍收拾得都很整洁。

  测量体温、消毒液洗手……经过一道道流程后,才摘下口罩,李师傅随手擦了下鼻子周边的汗水。“在室外干活时温度比较高,被口罩罩住的地方经常会微微出汗,但也不敢取下口罩,只能等到回宿舍再擦。”李师傅说。随后,他拿出手机给妻子打了个电话。“家里怎么样,你和孩子们都不要出门。我们这边吃得好,工作也不累,没啥问题,不用担心,施工单位每天早上都会给我们发放口罩,宿舍也会每天消毒。”

  目前,项目工地的工人都统一安排至华翔集团餐厅就餐,实行了分时段、分区域合理用餐。每位员工进入餐厅时,再次进行体温测试,不合格者将禁止入内,并采取隔离送医等措施。在该企业职工餐厅排队领取早餐的职工们,每人都间隔1米以上的距离。吃饭时,他们一至两人一张餐桌,而且中间有隔挡,避免了交叉感染的可能性。

  据了解,华翔集团创建于1999年,总部位于临汾经济开发区洪洞甘亭工业园区,是一家土生土长的民营现代化装备制造企业。产品涵盖白色家电零部件、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零部件、泵阀管件、电力金具件等系列产品,年产26万吨精密铸件、机加工1.7亿件。其中,生产的制冷压缩机零部件获得“中国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称号。该集团如今在北美、欧洲、亚洲等多个国家均设有公司或办事处,营销网络遍布全球主要区域,产品辐射整个中国及海外市场,成为国际化运营的大型企业集团和高新技术企业。

  张杰介绍,近年来,以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及智能机器人、3D打印等新装备、新工艺技术的出现与发展,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制造成为世界装备业发展的趋势。华翔集团作为行业龙头企业,围绕企业转型升级,打造“世界华翔”的战略目标,正积极推进生产智能化、绿色化及产品高端化等多元化发展,加大现有精密铸造与机加工零部件产品与工艺技术的研究开发,进一步提升技术水平、质量档次、生产效率与规模效益,积极打造“智能铸造”“智能加工”,建设“智能工厂”,实现新旧动能转换与未来可持续发展。

  据了解,华翔集团在做好疫情精准防控的基础上,积极推动复工复产,其原有的智能制造生产线及部分紧急出口订单生产线日部分复工复产。但是,现有的机加工生产线设备能力有限,不能满足新产品加工能力和要求。为了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调整产品结构,解决现有产能不足的瓶颈,华翔集团加大投资和落地相关项目,并通过与临汾经济开发区“区、企共建”,并利用企业行业优势地位与资源,共同建设打造临汾经济开发区园中园——山西华翔智能制造产业园建设项目,以此更好地推动企业“智能化、绿色化”战略的实施并打造临汾经济开发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区域经济社会更好发展。

  华翔智能制造产业园(一期)建成投产后,未来将进一步提升企业智能化制造装备水平,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对固废砂料实施回收再生利用、废钢材料加工,提高资源的循环利用率,提升产品的附加值,满足市场对高品质机加工产品的需求。此外,该项目的建设,有利于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以此促进项目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延伸企业产业链条,适应市场需求及新形势发展的需要,节约了成本、增加了利润,还可以为国家上缴更多的利税,缓解就业压力,对企业和当地经济社会长远发展战略具有深远的意义。

  “由于钢材供应商及钢结构加工企业近期才复工,树脂砂铸造扩建车间的钢构件正在紧张制作当中,还得一段时间才可以开始吊装主体钢结构。”施工方生产经理刘光耀介绍道。

  “虽然受到疫情影响,整体的施工进度延后,但是我们会在做好防疫工作及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组织施工力量,齐心协力,加快建设,有信心将疫情耽搁的工期抢回来,目标仍然是今年12月份建成投产。”张杰表示,华翔集团及参建单位将采取多项措施,尽量减小疫情对施工的影响。

  近日,在位于侯马市侯北工业园区的山西正大制管有限公司“年产200万吨高频直缝焊接钢管40万吨镀锌卷带项目”建设工地,佩戴着口罩的工人师傅们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设备调试工作,加快项目建设进程。

  “政府为我们的复工复产提供了充足的物资保障。虽然疫情耽误了一些工期,但我们有信心在确保质量安全的前提下,争分夺秒加快进度,按期完工,早日达产达效。”山西正大制管有限公司总经理白章社说,在全面落实“每日定时定点消毒”“对员工进行体温测量”“实施错峰施工”等防控措施的前提下,该项目顺利实现了复工,项目已经进入设备安装阶段。

  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10亿元,山西正大制管有限公司年产200万吨高频直缝焊接钢管40万吨镀锌卷带项目,总投资额10亿元,是2020年省级重点项目工程,项目建成达产后可增加就业岗位1500余个,年销售收入达160亿元,上缴税金1亿至1.5亿元,同时将引领、带动晋南地区装备制造业整体升级。

  3月3日下午,灵丘县石家田乡鹿角村边的工地上,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山西电力建设有限公司灵丘40万千瓦风电供暖示范项目主升压站项目经理郭荣云,正在指挥工人进行地基回填。在一台小型挖掘机的轰鸣声中,8名佩戴口罩、头戴安全帽的工人紧张地忙碌着。

  郭荣云是吕梁市人,接到复工通知后,他2月15日赶到灵丘县,2月29日解除隔离观察后,便赶到主升压站建设工地,开始复工后的建设。

  早在去年冬天,为了能够在寒冷的冬季继续施工,建设者们在地基浇筑期间,在地基上方搭起了大棚保暖,并在棚内生起火炉,使升压站地基顺利完成了混凝土浇筑,之后工人们春节放假。郭荣云告诉山西晚报记者:“如果不是受疫情影响,主升压站的二楼框架在这几天就已经完工了。”不过他又满怀信心地说,随着越来越多的工人和管理人员复工,大家会努力按预期完成工程任务。

  灵丘县风能资源丰富,为提高灵丘县消纳风电的能力、缓解冬季供暖期电力负荷低谷时段风电并网运行困难,促进灵丘县供热清洁化,大同市发改委于2017年同意建设灵丘40万千瓦风电供暖示范项目。国家电投集团灵丘东方新能源发电有限公司灵丘县40万千瓦风电项目是我省第一个风电供暖示范项目,也是全国最大的风电供暖项目,2018年山西省发改委把该项目列入我省重点工程。

  据国家电投集团山西可再生能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永锋介绍,灵丘项目规划装机容量40万千瓦,规划供热面积80万平米,总投资29.6亿元,其中风电场投资28亿元,供热站投资1.6亿元。该项目建设分为供热站建设和风电场建设。供热站项目一期工程于2018年5月18日正式启动,于2018年10月25日正式投产,供暖项目一期安全稳定进行。

  风电场距灵丘县城约25公里,规划的两个风电场分别是北部的黄崖尖风电场、东部的白莲寺风电场。规划面积345平方公里,规划装机容量40万千瓦,规划安装141台风力发电机组。

  2月20日,灵丘40万千瓦风电供暖示范项目建设最紧要、最关键的升压站建设工地,取得了灵丘县能源局复工批复,恢复施工。杨永锋介绍,目前已经有3个建设标段取得复工批复,陆续恢复施工;2个标段具备验收条件,等待检查验收。灵丘县能源局牵头,组织恢复生产涉及的相关材料、混凝土、设备供应单位,精心组织、科学计划、倒排时间,保障了复工后工程建设顺利开展。

  当前,灵丘项目进入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的新阶段,灵丘县政府和县能源局千方百计为企业复工复产创造条件,了解企业当下复工复产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需求,组织开展入企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同时,加强项目调度,打通调度渠道,强化要素保障,推动重点项目尽快复工复产。另外,灵丘县政府也要求复工复产企业一定要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切不可麻痹大意,要完善企业防控体系建设,严格执行对外来复工人员的隔离制度,加强人员日常管理工作,全面有序推进企业复工复产。努力完成各项经济指标,实现防控疫情和经济发展两不误。

  在灵丘40万千瓦风电供暖示范项目建设项目部,山西晚报记者看到,为了疫情防控,项目部实施全封闭管理,工作人员全部佩戴口罩。

  杨永锋的手机微信群,每天都会收到已复工的建设标段食堂、工人宿舍、生活场地、施工场地关于消毒、体温检测、宿舍通风等疫情防控实施过程的图片汇报。杨永锋会逐一查看,督促各复工标段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在主升压站工地简易工人宿舍和厨房边,山西晚报记者看到,工地准备了75%的消毒酒精5桶,还配备了84消毒液以及喷壶,用于疫情防控。据国家电投集团山西可再生能源有限公司灵丘项目部副经理邢志刚介绍,包括主升压站工地,已经复工的项目标段都将消毒,确保疫情防控落到实处。

  据悉,灵丘40万千瓦风电供暖示范项目共有12个施工单位。目前,陆续赶到灵丘复工的工作人员有110多人,其中有20多人隔离观察后解除隔离,其他工作人员将陆续复工。灵丘项目结合当前疫情形势和工程实际情况,认真贯彻落实《灵丘县企业复工复产及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在保障职工健康安全前提下,制定周密复工计划,将基建和防疫各项工作落实到岗、责任到人,切实做到方案稳妥、组织有序、程序严格、措施到位,确保疫情防控期间工作安全开展。目前,对各参建单位建设场地严格实行工地封闭管理,制作疫情防控出入证,严把“入口关”;加强作业人员管控,要求各参建单位严格执行“三个零”,即确诊和疑似病例“零漏报”、人员排查“零遗漏”、聚集性疫情感染“零发生”制度。开展人员全覆盖排查工作,采取“一人一档”建档管理模式,每日对施工单位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对各参建单位外地返岗人员严格遵循集中(居家)隔离14天制度,并取得灵丘县疫情防控指挥部开具的解除隔离观察通知书方可放行;各参建单位严格执行复工审批流程,狠抓审批留痕管理,确保程序规范有序。

  与此同时,灵丘项目扎实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组织各参建单位有序开展复工前现场安全隐患排查,对现场重点部位、重大危险源、机械设备等进行全面检查,对查出的隐患问题及时落实整改,保证项目复工安全平稳建设。

  灵丘县能源局局长孙有会向山西晚报记者介绍说,灵丘县政府多次召集复工复产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全力支持有条件的工程尽快复工复产;灵丘县政府还拿出真金白银,对企业返灵丘的隔离人员每天每人补贴50元,全面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减轻企业负担,做到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两手抓。

  截至目前,灵丘40万千瓦风电供暖示范项目东区、北区升压站“五通一平”及地基处理已经完成;风场道路路基施工完成117km,完成总量的76%;风机平台开挖完成81基,完成总量的57.5%;风机基坑开挖完成43基,完成总量的31%;基础钢筋绑扎完成11基,完成总量的8%;风机基础浇筑完成7基,完成总量的5%;集电线kv联络线kv送出线%。

  据悉,项目后续安排时间为:4月10日首台风机吊装,6月20日东区、北区升压站综合楼封顶,7月30日送出工程完成,9月20日对端间隔改造完成,10月15日东区、北区升压站完成反送电,11月5日首台风机并网发电,12月30日全部风机并网发电。

  风电供暖实现了供暖方式从“燃煤”送暖到“风电”送暖的重大转变,不产生烟尘、二氧化硫、温室气体、废水等污染物,可有效减少雾霾。40万千瓦的风场每年可为国家节约标煤256580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硫280.6吨、氮氧化物280.6吨、二氧化碳801840吨。供热站选用固体蓄热电锅炉供暖,节约土地资源,并可灵活选择蓄热时间。设备不承压,安全风险低,是新能源储能的发展方向。

  风电清洁供暖对提高北方风能资源丰富地区消纳风电能力,缓解北方地区冬季供暖期电力负荷低谷时段风电并网运行困难,促进城镇能源利用清洁化,减少化石能源低效燃烧带来的环境污染,改善北方地区冬季大气环境质量意义重大。风电供热的积极意义主要体现在储能、调峰及减排三个方面。

  从整个发电、输电及产热供热的过程看,由于风电供热弱化了风力发电的随机间歇性,供热系统可以储热形式实现储能用能,也降低了风电对于电网的适应性要求,因此可以将风电供热看作是电力生产及储能利用的过程。热力负荷可以依据电网要求安排用电运行,且可以借助储热设施平滑出力,从而为降低电网峰谷差及调峰填谷做出容量贡献。风电供热尤其对于中小城镇及乡村节能减排、改善环境具有积极意义。由于中小城镇采暖多用于化石燃料,燃烧不完全,热能转换水平低下,污染排放久高不下,虽然单位排放不大,但累计碳排放总量惊人。通过计算,一期供热工程全年供热量为102834GJ,可节约标煤约4113.36吨,减少排放烟尘815.2吨、二氧化硫142.2吨、氮氧化物134.4吨、二氧化碳6854.98吨。

  大同市各级各部门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要求,实打实地抓好“六稳”工作,有序推动全市各类企业复工复产。

  同时,出台的《大同市关于共同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十条政策措施》,抓住中小微企业发展最关键的环节,在援企稳岗、减税降费、财政支持、能源供应等方面下足线%;规模以下3155户,复工2333户,复工率73.9%。

  “工人现在陆续复工。相比疫情之前没有满员,还有一少部分外省的工人没有返工,工程进度受到了影响,不过可以如期完工。”3月6日,在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华兆东南绿色建筑集成有限公司的车间和工地上,工人们有序地进行着作业,公司工作人员刘明玉说。

  不同于过去,每位工人均戴口罩,还有人现场监督工人的防护情况,疫情还在继续,保证项目建设按时完工,前提是保证工人安全。

  华兆东南绿色建筑集成有限公司,是一个在建项目。具备了部分生产能力,他们的特点是可以把大型建筑主体在公司车间内完成,进入项目工地后把车间生产的模块组建装配,效率高,绿色环保,代表着建筑行业的未来。公司至今少有对外宣传,无论是已经创造的业绩还是公司形象,他们形象低调,做事高调,湖北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前,公司主动联系,要求参加建设,而且声明“完全免费”,因建设力量已经够了没有去成,公司还是组建团队随时待命。同时,他们向湖北进行捐款捐物资;得到复工的命令后,多次派专车远赴陕西、四川等地接工人复工。

  华兆东南(运城)绿色建筑集成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母公司是运城建工集团。

  作为山西省骨干建筑企业,运城建工集团被人们戏称为“机场专业户”。2018年,运城建工作为黄河以北唯一一家建设公司参加了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建设。大兴国际机场地下一楼便由运城建工集团用近两年时间,全程参建直至完工。

  除了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他们还中标了成都天府机场,即将启动建设工程项目。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忻州五台山机场,临汾乔李机场,运城关公(张孝)机场……行业内,在机场建设项目方面,运城建工集团可谓大满贯,是名副其实行业领头羊。华兆东南绿色建筑集成有限公司由运城建工集团投资90%,与浙江东南网架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发起成立,专业从事低碳绿色装配式建筑的生产制造。

  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拥有强大的技术支持体系,共享200余项装配式专利技术及科技研发成果。

  华兆东南建筑集成公司承建并经营的运城装配式产业基地项目,总投资20亿元,是2019年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运城市政府、山西省政府产业转型升级重点工程,是运城市首家获批的“山西省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也是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装配式建筑第一家项目。

  华兆东南运城装配式产业基地项目位于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河东街延长线亩。基地布置了装配式钢结构生产区,新型绿色建材生产区,商品混凝土、沥青混凝土、水稳搅拌站、干拌砂浆生产区,PC生产区,绿色装饰装修一体化生产区,智能仓储物流区以及绿色智慧装配式建筑科技研发中心,共分三期实施。

  项目立足山西,辐射陕西、河南、山东、河北等地,年生产制造装配式钢结构10万吨,PC部品部件20万㎡,可装配房屋面积超过100万㎡。全部建成后,预计实现工业总产值50亿元,实现税费2亿元,直接提供就业岗位1000人。

  华兆东南装配式产业基地自2018年8月正式动工,2019年7月1日开始试运行,10月1日正式运行生产。短短3个月时间,承接了北京冬奥会项目钢筋桁架楼承板、运城机场改扩建项目钢结构、山西建龙130万吨棒材项目钢结构和大运汽车总装车间钢结构等重点工程,是运城市当地建筑业转型升级的领军企业和重要典范。

  2020年春节,疫情牵动每个人的心,全国拉开了一场生死时速的救援。华兆东南没有缺席,以不同的方式抗疫——仅两天时间,公司员工自发募捐筹款121965元;公司为运城市援助湖北医疗队全体医护人员捐款10万元;向运城市第一医院抗疫一线万元;向运城市红十字会和盐湖区慈善总会捐赠口罩10000只;向三亚市天涯区政府捐赠总价值15万元的医用口罩及抗疫物资……此外,华兆东南还联系当地的对接机构,积极捐款捐物,与母公司运城建工集团一次性捐助湖北近300万元。

  得知武汉要建火神山医院的消息后,公司迅速组建了20余名专业建筑人员,请求前往武汉支援火神山医院建设。“遗憾的是,建设人员配备充足,被告知暂时不需要。”华兆东南总经理王立平说。

  春节过后,车间一片寂静,项目停摆,华兆东南与全国的企业面临着一样的难题。特殊时期,员工期待早日开工,公司更是讨论制订了很多方案。

  收到可以复工复产的通知后,华兆东南的高层管理人员立刻行动起来。公司在第一时间确定了最优方案,并申请复工,严格按照当地管理部门的防疫要求进行复工前的准备,组织专人统一对厂区环境、办公室、车间、宿舍、食堂进行消杀处理,通过定点测温处、电子屏、广播防疫知识、就餐等防控举措。

  卫昊宇是华兆东南的一名安全员,这段时间他格外忙碌。“复工后,我们几名安全员严格按照《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工作预案》,每天要定时两次对生产车间、餐厅、宿舍和所有公共区域进行消毒。按照要求执行车辆、人员出入消杀、测温、登记备案等工作。虽然忙,但每个环节都不能有一丝松懈。”卫昊宇说。

  除了设立4处定点测温处、在华兆东南的生产基地和办公楼前,防疫横幅、电子屏滚动宣传防疫标语、广播防疫知识随处可见。

  本地工人自行上班,但好多外地的工人怎么办?为此,公司专程派车去外地接人,车过不去的地方,工人自己包车回来,公司出全部费用。3月2日,两辆50座的大巴再次前往河阳接回了36名工人。“我们严格按照规定,保证每辆车人员为实际载客量的40%。河阳共36位工人,但是公司派了两辆50座的车。特殊时期,安全是第一位的。”车队负责人王武杰说。

  工人宿舍由过去的6人一间变成了3人一间,餐厅严格按照一人一桌的规定进行就餐,吃饭时间工人们分批分组前往餐厅。先让一线工人吃饭,管理人员随后等等一系列为员工保驾护航、保障生产安全发展的防疫措施让复工人员感到暖心。

  “疫情还没有结束,但是我们感到很安全。从回到运城后,在基地就没有出去过,需要的生活物品,打电话就会有人送到宿舍。公司每天安排专人消毒,让我们很放心。”四川工人韩杰对于复工满怀信心。

  华兆东南的重型钢生产车间内,在工人师傅娴熟的操作下,电焊时的花火高高溅了起来,耀眼而温暖。工人师傅们坚定专注的眼神让人感到一种力量。

  运城市“一联五”工作责任制,即一名市级领导包联一个重点企业,一个民生(基础设施)续建项目,一个民生(基础设施)新建项目,一个产业续建项目,一个产业新建项目。

  运城市委书记、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总指挥丁小强强调,要紧盯疫情防控不放松,紧盯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抓落实,在保障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全市企业应复工尽复工,应复产尽复产。

  除实施市领导“一联五”工作责任制外,2月25日,运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关于开展“千人千企”精准帮扶活动的通知》,抽调约1000名机关干部开展精准帮扶活动,确保各类企业、工地复产复工。

  此次享受“千人千企”精准帮扶的企业及项目共有1000多个,基本上就是运城经济的主力军及市域发展的“大盘”。其中,包括规模以上企业406家,商业领域企业108家,交通运输行业企业3家,建筑领域146家,能源领域42家,农业领域企业262家,市场监管企业54家,“小升规”重点培育企业152家。

  据了解,目前“千人千企”精准帮扶活动已经全面启动,全市286组1000余名干部开始开展入企服务。

  连日来,长治市各大重点工程相继开启了有序复工模式,奏响工程建设“复工曲”。3月4日上午,山西晚报记者在长治市漳泽湖东岸生态修复与保护综合治理一期工程滨湖区3平方公里景观区的施工现场看到,6台挖掘机和多辆运输车正在紧张地进行着水系开挖作业。在造型精美的景观桥梁上,戴着防护口罩的工人们正在对景观石安装打磨,一派繁忙景象。

  滨湖区,依托漳泽湖畔独特的环境优势和人文优势,承载着“生态保护、城市拓展、文旅康养”三大功能。长治市漳泽湖东岸生态修复与保护综合治理一期工程滨湖区建设项目于2018年11月启动,规划构建了“五片、六园”的新格局,是长治市城市建设重点工程,规划面积126.1平方公里,包括环漳泽湖“五行”系统、滨湖大道建设、起步区景观建设、漳泽湖核心保育区生态修复与保护综合治理、漳泽湖湿地水环境综合整治。经过一年多的建设,环漳泽湖“五行”系统一期工程基本完工;规划建设节气园、怡江南、芦荻湾、荷花塘、观光花田5个分区的3平方公里景观区,已完成3个分区的建设;全长37公里的滨湖大道一期工程也在有序推进。滨湖区的建设,有利于推进长治市向西发展,实现城市由原来“离湖”向“拥湖”发展迈进,形成一城四区的空间结构。加快推进滨湖区建设,加大漳泽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开发保护力度,是长治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重中之重,对于拓展发展空间、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生态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环湖之上,蒹葭之间,一条行于湖、隐于景的“五行彩带”一路延伸,从极目视野的城市阳台到碧波尽收的漳泽水库大坝,从亲水休闲的起步区到淳朴自然的核心保育区……

  新景观、新城标、新名片,一幅长治充满生态风韵与绿色创想的新区未来图景,正在加速构建。

  “我是河北保定人,2月5日进场的,进场前3天企业就把我的个人资料及返岗路程、车次等信息收集起来,说要办入场申请,3天后申请办下来才能进工地。我一到岗便被安排进了项目部隔离间,同时派人记录了我近14天内的活动轨迹。”已进场复工作业的工人杨军良对山西晚报记者说。

  “住进隔离间后,项目部替我安排了5天后的体检,在体检之前隔离的5天里,项目部每天都有专人准时准点给我送水送餐,生活区每隔4小时就进行一次消毒,早上和下午也会有专人来测量体温。待我体检完3天后,体检报告显示合格无新冠肺炎感染症状,我才解除隔离。”

  正在现场指挥作业的上海建工园林集团驻长治市滨湖区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陈理民对山西晚报记者说,受疫情影响,项目复工时间比计划推迟了一个月,最早进场的一批管理人员于2020年2月3日正式到岗并配合相关单位开展系列防疫工作。为确保完成2020年漳泽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任务,在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我们结合长治市政府关于复工复产的具体要求,认真制定并落实《复工防疫控制措施及方案》,保障防疫复工工作不出纰漏,同时成立了由项目副总指挥负责的防疫小组。

  为保障项目顺利复工,考虑到复工后人员的大量流动不利于疫情防护及人员管理,项目采取雇用属地化并能出具当地健康证明的施工人员;外地返岗人员由项目部组织统一参加体检,体检报告合格过3天方可解除隔离,且到场人员需提供进场前14天内的活动轨迹,并根据本人具体情况安排住在由项目部设置的隔离区、非隔离区、观察区三个区域中实行封闭式管理。项目部结合疫情整体形势及项目具体情况,共储备了口罩5400个、5斤装84消毒液60瓶、2.5L酒精13桶和一次性手套600副,以保障复工物资充足。所有进场人员由防疫小组负责进行防疫安全教育,每日两次体温测量,当日动向记录及防疫物资发放等工作,这些记录台账每日都准时向上级单位进行申报。

  “在解决了人员返岗、物资储备等问题后,我们紧接着办理工程开复工手续,通过与业主、城市管理局等相关单位近一个月时间的沟通协调,我们的防疫复工准备工作获得了肯定。在取得上级单位同意复工生产的复工申请单后,项目部立即开展材料运输、人员进场、施工部署等相关工作。在接下来正常全面复工之后,也将积极地开展后续各项施工作业,争取保质保量完成各大项目的建设。”

  “根据该项目的施工节点和项目工期要求,在确保做好有效防控疫情的前提下,按照生产人员最合理化精准复工原则,切合实际要求安排复工生产、施工计划,同时在保证基本施工、生产的基础上,有序安排作业班次和作业人数,避免人群聚集的情况出现,采用机械代替人工的方式,备足备齐物资设备、个人防护用品、消杀设备等用品,确保满足疫情防控的要求。”陈理民说。

  山西晚报记者在现场看到,复工和疫情防控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疫情防控方面,项目部在施工现场出入口设置了防疫监测点,只有持本项目分发的通行证才允于进入,进出人员和车辆都要在监测点进行测体温消毒和登记。项目目前正在实施的板块主要为岛链区人行桥的石材安装,芦荻区新增航道开挖及松木桩护岸施打,花田区土方工程和场地清理。

  据滨湖区建设指挥部项目建设部部长刘军介绍,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滨湖区建设指挥部一手紧抓防疫不放松,一手提高效率保建设,在项目的推进过程中,优先线上办公,简化办理流程,有序推进各项工程建设。为尽早复工复产,滨湖区建设指挥部早计划、早安排、早动手,协调配合,科学应对,全方位落实疫情防控措施,5万只口罩、消毒水等防控物资基本到位,隔离室和宿舍按要求改造完成投入使用,上岗员工全部分批分期进行了体检。同时,各施工单位也科学制定疫情防控预案,严格执行测温登记、行程日报、分散作业、消毒防疫、单桌就餐制度,确保员工安全施工作业。

  “目前各施工单位到岗员工200余人,正在有序投入项目建设。除现场施工人员外,许多‘幕后’工作人员也在为复工努力,他们通过远程办公、网上办公、电话督促、微信联络等途径,积极落实办理项目可研报批、初步设计、电力迁改、拆迁补偿、黑臭水体治理等工作,做到了在防控期间建设项目不停步。”滨湖区建设指挥部项目建设部部长刘军说。

  在工程建设现场,就滨湖区建设的整体推进情况及项目对当地的民生的积极意义等方面,长治市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事务中心主任原俊敏对山西晚报介绍说,2019年,长治市委、市政府确定3个滨湖区重点建设项目,分别是“五行”系统、滨湖大道一期工程、起步区景观项目。经过建设者们昼夜加班、连续作战,目前基本完成了市委、市政府年初部署的各项工作。

  具体来说,以环漳泽湖建设车行、骑行、步行、慢行、绿行的“五行”系统,实现分区小循环、公园大循环,“分分合合、弯弯曲曲、起起伏伏”的游览线路。目前一期工程已基本完成,具备通行条件,渐进推进二期、三期工程。

  滨湖大道全长37公里,是滨湖区主要城市干道和重要生态屏障。年底将完成暴河村至北外环段、壁头村至神农湖大桥段道路的管线%的工程量。按照“打造滨湖区起步区3平方公里景观区,为市民提供休闲健身好去处”的建设目标,起步区以江南风格为设计主题,按照“自然、生态、休闲”原则,规划建设节气园、怡江南、芦荻湾、荷花塘、观光花田5个分区,打造江南特色湿地公园。目前3个分区工程已基本完成,荷花塘分区已完成地形整理、清淤疏浚和堤坝修筑等基础工作。共栽植各类乔、灌、水生、花草植物450余种;建设景观桥、码头、厕所等节点建筑20余座;各类园路、广场、停车场铺装4.1万平方米。

  原俊敏主任说,以滨湖公园、郊野田园公园、核心保育展示园、康体运动主题乐园、湿地文创园、湿地涵养园的6个主题园区。依托历史景观和现有地貌特征,融合国内外园林景观设计先进理念,在6个主题园内建造“漳江春渡、月印龙潭、漳水拖蓝、漳源泻碧、绛河春涨、曲岸流霞、壁头怀古、十里风荷、漳泽烟雨、漳泽晚翠”10个富有地域特色的人文自然景点,力争打造5A级最美城市湿地公园。

  2月18日,长治市今年首批重点项目建设集中开工,正在加紧建设,涉及69个项目、总投资228.72亿元;涵盖基础设施、新兴产业、社会民生等领域。到目前全市383户规上工业企业相继复工,复工复产率超85%。为进一步加快推进工业企业复工复产和项目开复工,长治市委、市政府成立了由市级领导任组长,市发改委、工信部门为成员的12个包联县区督导帮扶工作组,从2月24日至28日,分赴12个县区和长治高新区、经开区开展督导工作。

  严抓疫情防控,勤抓复工复产。连日来,在长治,沉寂多时的企业生产车间、重点项目建设现场陆续按下“重启键”,机械设备轰鸣、生产线有序运转、车辆穿梭往返,工人们戴着口罩,有条不紊地忙碌着,纷纷开足马力忙生产、赶订单、拓销路。

  各类重点工程的建设工地严格落实各项防控举措,不断优化管理体系,严抓防控宣传、严密人员排查、严格清洁消杀,在确保工人有序返岗、安全上岗的前提下,规范组织复工复产,开足马力跑出加速度。

  2月24日开始,作为山西省2020年重点工程项目之一的山西离柳矿区锦源煤矿项目经复验后,部分项目工程开始复工,恢复建设。

  3月5日,经过多方联系,事先预约后,山西晚报记者来到临县锦源煤矿有限公司了解复工复产的情况。锦源煤矿位于临县林家坪镇南圪垛村和碛口镇高家坪村交界处,矿井建设规模为600万吨/年,配套600万吨/年的选煤厂,拥有井田面积78.89平方千米。煤田隶属于山西吕梁河东煤田,是全国独一无二、最优质的焦煤主产区。

  因为属于在建矿,锦源煤矿的门口冷冷清清的,没有来来往往的拉煤车。矿区门口的电子推拉门紧闭着,四五名戴着口罩的保安站在门后执勤。进门需要先打电话联络确认,然后还要检查车牌号、身份证件、测量体温,全套程序下来后,记者才被允许进入矿区。

  目前煤矿的办公楼还在建设中,办公和住宿临时合在一栋公寓楼里。公寓楼前,记者见到了煤矿的安检科科长李昂,走路有点一瘸一拐的。开始以为他是崴脚了,一问才知道是“职业病”。煤矿井口的乘人装置还未安装,李昂和他的同事要下井安全检查,全靠步行。光主井口就是1000多米26度的斜坡,跟长时间走下山路一样,后脚跟和小腿受不了,经常性酸疼。

  作为煤矿的安全主管,整个矿区的防疫安全也都归李昂所在的安检科负责。今年41岁的李昂是山东枣庄人,有20年煤矿安全工作经验,防疫安全对他来说也是“老革命遇到新问题”。

  李昂告诉记者,他们公司的职工主要是山东人和山西人。他和一部分工作人员是2月9日从枣庄回到矿上的,回来后先隔离14天。一人一间隔离房,房间里有单独的卫生间,被褥自带。一日三餐由留守的工作人员从食堂打饭送餐。

  煤矿每年复工,都要按照要求进行不少于24小时的全员安全培训并考试。今年的安全培训被要求不少于32小时,多出的那部分是专门的防疫培训。李昂说,我们就是利用隔离期进行了全员的安全培训和考试。从2月17日到2月20日,所有职工通过钉钉软件在网上学习、培训,然后统一在钉钉上参加考试。

  别人隔离期间,可能没法工作。李昂和他的同事在隔离期就开始忙活了。锦源煤矿项目是临县锦源煤矿有限公司的主体项目之一。建设期间矿井建设由温州和山东的两家矿山建设公司承建,地面土建由山东滕州的一家建设公司负责。也就是说正常情况下,矿区应该有4家单位的584名工作人员。

  李昂和他的同事在隔离期做的工作,就是要监控所有工作人员所在地的疫情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返岗计划。“那会儿一起床就开始盯着电脑屏幕,所有的人员都要电话确认。累了就到阳台上放松放松,和媳妇孩子视频就算娱乐了。”回忆起隔离期的工作,李昂说都有些反感电脑了。受疫情影响,目前温州的矿山建设公司除留守人员外,其余工作人员还未返岗。其余3家公司的大部分工作人员已经按照要求陆续返岗。截至3月5日,矿区工作人员已返矿的有360余人,全部按照防疫要求进行了14天隔离后才允许正常上岗。

  锦源煤矿有限公司对复工返岗人员进行细致摸底登记,并建立“一人一档”健康观察档案。除备案外出人员外,所有人员禁止出矿。

  在返岗人员登记表上,记者看到,几乎每天都有人返回。所有返岗的人员情况,什么时间从什么地方出发,坐的什么交通工具,到达时间都清清楚楚。处于隔离期间人员,还全都用红色标注出来。

  目前,锦源煤矿通过有关部门验收,允许复工的有地面土建工程和主斜井架空乘人装置安装工程两部分。

  记者了解到,锦源煤矿有限公司目前储备了可用2个月的口罩、84消毒液和酒精。按照公司规定,所有工作人员都必须戴口罩上岗。工作区有专门的巡查人员,遇到有违反规定外出或者不戴口罩上岗的,除通报批评外还要进行罚款。办公室和宿舍一天要进行两次消毒。

  井下虽然没有完全复工,但安全检查就连放假都不能间断。每隔一天,李昂就要下井巡查一次,一次要步行三四小时。井口附近轰隆隆的扇风机声24小时不停,人和人说话都不得不扯着嗓子大声嚷嚷。李昂一边给记者演示下井防护用品,一边颇有些自豪地说:“我们下井的有个好处,不用专门戴口罩。我们矿工的防尘口罩比医用口罩都好!”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简称:防尘口罩)防护等级分为KN90、KN95和KN100三个等级。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口罩使用指南,煤矿用KN95及以上防护等级的防尘口罩非常适合防御新冠肺炎病毒,防护效果优于医用外科口罩、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

  指着脚下的轨道,李昂说:“这就是正在修的主斜井架空乘人装置安装工程,我们自己人习惯叫‘猴车’。等这个修好后,我们就不用走着下井了,我的脚就能好了。”他又指了指连接到井口外的轨道,“那修的是环形车场,属于已经复工的地面建筑部分。”

  中午吃饭时间,记者在餐厅看到,工作人员自觉间隔开一米排队打饭。很多人都是打了饭以后回宿舍吃,只有一少部分在食堂吃,也都是一人一桌。煤矿食堂的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他们是分批分时就餐制度。一共有两个食堂,中午饭从11点30分开始,每批30至40人,每半小时换下一批吃饭。一般到13点30分左右就全部吃完了。

  锦源煤矿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李昭水是一位,山东人,面色黝黑,说话嗓门也大,颇有股山东好汉的豪气。不管是一线职工还是行政办公人员,见了他都很自然、不拘谨,可以看出这位多次获得山东能源劳动模范的总经理一点儿没有架子。

  一说起自家的煤矿,李昭水两眼放光,滔滔不绝如数家珍:“我们锦源煤矿属于山西吕梁的河东煤田,是全国独一无二、最优质的焦煤主产区。锦源煤矿地处这一焦煤主产区的中心地带,出产焦煤号称‘熊猫煤’,是焦煤中的精品。井田煤类以焦煤和肥煤为主,矿井设计年生产能力600万吨。建成后全机械化开采,可以为当地解决剩余劳动力1000余人。煤矿跟前公路铁路交通便利。你看,西边不远处那条铁路就是中南铁路,将来我们产的煤可以直接铁路运到日照。”

  焦煤是全世界范围内最为珍贵的稀缺资源之一,世界焦炭产量的90%以上用于高炉炼铁。我国焦煤储量仅占煤炭储量的10%,而主焦煤仅占整个煤种的2.4%。我国主要炼焦煤矿区大约有16个,分布于山西的矿区有5个,其中著名的有西山及古交、离(石)柳(林)、乡宁、霍东和霍州等矿区。山西焦煤是世界最优质的焦煤,被誉为“东方黑明珠”“熊猫煤”。

  李昭水告诉记者,他们公司从年前就开始安排部署疫情防控。按照建设工期锦源煤矿需要在2022年实现矿井投产验收,目前受疫情影响,其中一个矿井建设公司无法正常复工,对工期会造成一定影响。“在复工、复产上,我们公司严格按照吕梁市、临县复工、复建的文件精神制定了《生产组织暨安全管控方案》《复工、复产整顿方案》,编制了《复工、复产安全技术措施》,开展了复工前安全系统大检查,对井巷工程、地面土建、大型提升运输设备全面摸底排查,组织项目部进行安全质量整顿,并按程序上报主体企业和县、市应急管理局。经审核后,于2月24日通过验收。该公司将结合当前疫情防控情况科学、合理分批次、分区域逐步复工。现在,我们地面建筑部分已经复工80%。”

  2019年12月5日,由山西路桥集团、中铁三局集团联合投资的呼北高速离石至隰县高速公路PPP项目开工建设。

  该项目是山西路桥集团继隰吉高速公路、昔榆高速公路之后,在2019年投资的第三个超百亿元的重大项目。路线年。

  离石至隰县高速公路项目,是国家公路规划网G59呼和浩特至北海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山西省高速公路网“三纵十二横十二环”中西纵的重要路段。项目起点位于吕梁市柳林县石占沟,顺接临离高速终点,途经柳林、中阳、交口三县,终点与隰吉高速起点相接。项目对内贯穿我省西部地区,对外连接内蒙古、陕西、河南等省区市。项目建设对于完善国家及山西高速公路网规划、改善吕梁山区交通运输条件、保障国家中部崛起战略实施以及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该项目从2月25日开始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科学施策,精准复工。3月2日,呼北国家高速公路离隰高速公路柳林至中阳段工程在中阳县尧峪村举行开工仪式。

  国道209线吕梁新城区(方山县城至中阳金锣镇)段公路改线年底开工,计划2022年9月底竣工。2019年该工程开工36段,桥梁开工40座,10座隧道掘进工作面已开工31个,完成掘进4530m,工程主线km,连接线已全面开工,已累计完成投资12.16亿元。

  2020年2月25日开始,项目施工单位山西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陆续对离石区、中阳县境内工作面实现精准复工,方山县、临县境内区的工作面也将在近期复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