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能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风能利用

风能利用

96年18名中国人出海日舰一路尾随他们用生命捍卫钓鱼岛主权

中国风能网2022-11-19风能利用风能是利用空气的势能
人类对风能利用,风能是利用空气的势能,水能风能利用,96年18名中国人出海日舰一路尾随他们用生命捍卫钓鱼岛主权,人类对风能利用,风能是利用空气的势能,水能风能利用1996年9月22日,一位名叫陈毓祥的中国香港人,与17位友人乘着一艘货轮驶离

96年18名中国人出海日舰一路尾随他们用生命捍卫钓鱼岛主权

96年18名中国人出海日舰一路尾随他们用生命捍卫钓鱼岛主权,

  人类对风能利用,风能是利用空气的势能,水能风能 利用1996年9月22日,一位名叫陈毓祥的中国香港人,与17位友人乘着一艘货轮驶离码头,向着广袤无垠的深海进发。

  陈毓祥似早有预料,他不慌不忙,吩咐舵手稳住方向,船只继续驶进中国东海地区。

  按常理度之,中国人搭乘货轮前往东海地区无任何不妥,为何日本方面却如此大动干戈,派出舰艇、飞机连续骚扰陈毓祥等人?

  原来,陈毓祥还有另一层身份——“全球保钓华人联盟”主要领导。他此行目的是带领一众志同道合的“保钓者”们登上钓鱼岛,毁掉日本右翼分子前不久在岛上竖起的灯塔,并在岛上重新竖立中国的国旗。

  钓鱼岛自古就是我国领土,这是毫无争议,且记载于诸多历史典籍中,它是中国台湾省东北海域8个小岛的统称。

  翻看有关资料,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年间,已有我国渔民、官员前往钓鱼岛方向活动。

  按照《三十六姓指路针本》(成书于公元1368年至1398年)记载:“钓鱼台”(钓鱼岛古名)是琉球到中国福州的航海针路,其中有“钓鱼台开船”的明确文字记述。”

  另一本明朝典籍《顺风相送》,原书藏于英国牛津大学鲍德林博物馆。20世纪30年代,中国著名历史学家向达将此书抄录回中国,主要内容如下:“太武放洋,用甲寅针七更船取乌坵……用甲卯及甲卯取钓鱼屿。”

  该书详细记载了从中国福建梅花所船坞开船,经过小琉球、钓鱼屿(钓鱼岛)、赤坎屿,到枯美山,最后抵达目的地——琉球国。《三十六姓指路抄本》《顺风相送》完完整整记载了中国古人发现钓鱼岛的前后记录。

  这两部距今600余年的古书,实为钓鱼岛自明洪武年间就属于中国的确凿证据。

  嘉靖十三年(公元1534年),南京太仆寺少卿陈侃被任命为册封使,负责前往琉球处理相关事务,他将途中的所见所闻撰成《使琉球录》一书。

  十日,南风甚迅,舟行如飞,过平嘉山、过钓鱼屿……十一日夕,见古米山,乃属琉球者

  “古米山”又称“姑米山”,乃琉球西南方界上镇山,具体位置已不可考,大约在福州五虎门至琉球航线中途。

  徐葆光(清康熙年间进士)认为中国和琉球的分界线,当以古米山为界,古米山以外属琉球,以内属中国,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明显处于中国国境线最东端的岛屿,故此当属中国固有疆域。

  继陈侃之后,嘉靖皇帝分别派出多位使节到访琉球国,郭汝霖、萧崇业、夏子阳皆撰写过公文,其中均提及过钓鱼岛。

  是年,朱由检委派胡靖跟随使者杜三策出使琉球,所撰《琉球记》载:“八日薄暮,过姑米山······镇守姑米夷官远望封船。”

  明朝灭亡后,关外八旗问鼎中原,海外岛屿皆有不忿,纷纷谋求独立。 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施琅率大军占领澎湖,他建议朝廷“颁赦招抚”郑氏,争取和平祖国统一。康熙帝同意他的招抚政策,从此台湾成为清朝疆域的一部分。

  施琅收复台湾之后,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被纳入清政府体制中,朝廷派遣大量官员治理台湾、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留下了大量文字资料。

  首位巡台御史黄叔璥,对台湾岛及周围岛屿做了比较详细的记录,其中就有钓鱼岛的记录

  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黄逢昶曾在其所著《台湾生熟番事·台湾生熟番舆地考略》中明确提及过钓鱼岛。 明清两朝关于钓鱼岛的记载简直不胜枚举,民间文书或航海指南、官方正统资料俱全。

  综上所述,明嘉靖至崇祯年间,历次出使琉球的官方使者,详细记录了钓鱼岛是中国固有领土这一事实,同时得到了琉球国的认同。

  清代直接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进行了正式的行政管辖,将钓鱼岛归属台湾管辖,福建漳州与泉州的渔民多次到达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海域活动,表明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的固有领土。

  值得一提,日本人林子平于1785年写作《三国通览与地程主图》,明确记载钓鱼岛属于中国,毫无异议。

  19世纪,西方经历两次工业革命,综合实力超越中国,频频派出军队袭扰我国海域。

  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清政府签订了诸项“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致使中国台湾岛屿,及其钓鱼岛的归属权成为筹码,遭各方列强来回交易。

  1879年,日本吞并中国琉球群岛。同年,中日两国政府曾对琉球的归属问题进行谈判。在谈判中,双方都认为钓鱼岛等岛屿根本不在琉球36个岛之内。

  1894年,中日爆发“甲午海战”;1895年1月21日,日本内阁决定强行占领钓鱼岛,在岛上建立标牌(实际未建成)。

  1895年4月17日,中国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条约规定中国割让台湾及其附属岛屿给日本。

  二战结束后,日本失去对这些岛屿的控制,“宗主国”美国却以占领军名义,扶持起了一个又一个日本右翼政权。

  日本政府将附属于台湾岛的钓鱼岛等岛屿以归冲绳县管辖为借由美军占领,琉球群岛(冲绳)是美军基地,钓鱼岛归其托管。

  这些日本帝国主义分子罔顾历史事实,恬不知耻地宣称钓鱼岛为本国所辖疆域,还曾就千岛群岛归属问题与俄罗斯发生争议。

  1968年5月,美国以 “联合国亚洲经济委员会” 的名义,在台湾海峡以北进行海底石油勘探,确认钓鱼岛与赤尾屿间储有油矿,引起中外广泛注意。

  1969年,琉球八重山公所在钓鱼岛上立水泥标注。同年9月15日,日本地质学家宣布在中国东海 “尖阁列岛”(中国钓鱼岛)海岸发现了石油资源。

  日本总理府随即组织调查团,前往钓鱼岛海域进行海底资源调查。时任日本首相佐藤荣作访美,与尼克松达成协议:“琉球群岛行政权将于1972年归还日本,钓鱼岛属于琉球西南诸岛,一并归还。”

  1972年,中日正式建交。周总理提出把钓鱼岛等岛屿的归属问题挂起来,留待将来条件成熟时再解决,中日双方就这一点达成了协议。

  1978年,中日签署《和平友好条约》,小平同志明确表示:“钓鱼岛问题可留日后慢慢解决。”

  1979年,日本在钓鱼岛上修建了直升机场,海峡两岸都向日本提出了交涉和抗议。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美日两国咄咄逼人,不顾国际公法与确凿证据,执意侵占中国固有领土,引出了一系列中国民间团体发起的“保钓”事件。

  1992年,中国通过《领海及毗连区法》,着重明确钓鱼岛等岛屿是中国领土,日本立即提出了“抗议”,我外交部屡次重申:钓鱼岛属于中国。

  1996年7月14日,日本青年社在钓鱼岛新设置了灯塔,中国外交部表示对这一事件“严重关切”,海峡两岸都强烈抗议。

  1996年9月,中国香港成立“保钓行动委员会”;9月8日,3000多名香港民众参加首届“保钓大游行”。

  9月16日,全球华人“保钓大联盟”宣布率先乘坐“保钓号”货轮赶赴中国钓鱼岛,“保钓号”成为首艘在香港出发向日本抗议的船只。

  陈毓祥作为“保钓联盟”的主要负责人,在出发前与联盟会员商议后,定下了一个明确目标——毁掉日本右翼分子在钓鱼岛上竖起的灯塔,在岛上重新竖立中国的五星红旗,彰示我国主权。

  相关工作准备好后,陈毓祥决定于1996年9月22日,乘坐“保钓号”货轮从香港码头出发。

  陈毓祥,1950年10月出生于广东潮阳,客家人。幼年随父母移居中国香港,因成绩突出,顺利考取香港传统名校英皇书院。

  1975年,陈毓祥获香港大学社会科学荣誉学士。这一时期的陈毓祥热衷于社会活动,先后担任过电台时事评论员、中学教师、节目主持人、电视部总监等职务。

  1980年,陈毓祥获香港中文大学分院哲学硕士学位;之后前往英国继续深造,获多项文凭。

  1985年,陈毓祥当选为“香港十大杰出青年”。然而,早在20世纪70年代,他就积极参加保钓运动。

  根据同学及家人回忆,陈毓祥之所以会如此热衷参与保钓行动,他不为利、不为民,只是想帮助中国收回固有领土钓鱼岛。

  国家利益高于一切,领土完整不容置疑,陈毓祥始终有着拳拳爱国心,多次参加保钓运动,足以证明他伟大且高尚的爱国情怀。

  正如《团结保钓共同宣言》里说的那样:“爱国不分先后,保土不分左中右,守护钓鱼岛是全体中国人的神圣使命。”

  眼看日本右翼分子肆无忌惮登岛,张贴反动标语,这让陈毓祥睚眦欲裂,当即联合联盟成员开始了钓鱼岛之行。

  出发前,数百名香港市民自发来到港口,为陈毓祥一行助威送行。成员们信心坚定,向大家保证:此去一定要挫败小日本锐气、扬我国威。

  可是货轮刚驶进公海,便遭到了日本海警船和战机的围追堵截。陈毓祥保钓经验丰富,对此早有预料,他嘱咐舵手一定要稳住航向,不要被日本右翼分子影响,开足马力向着钓鱼岛全速前进。

  1996年9月26日凌晨,经过三天三夜不间断航行,“保钓号”货轮成功抵达了钓鱼岛周边不远处。

  现场除了陈毓祥一行保钓人士外,还有三批“保钓联盟”其他分支机构,大家共同商议后决定在同一时间登上钓鱼岛。

  不过,日本海警船不肯善罢甘休,他们向中国保钓船只喷射高压水枪,24小时不间断用强光照射保钓人士,持续干扰中国人登陆中国领土。

  最后迫于日本军舰、飞机的压力,其余三批保钓者无奈原路返航,只剩下了陈毓祥与17位勇士孤军奋战。

  26日清晨,陈毓祥率领的“保钓号”货轮距离钓鱼岛近在咫尺,18位勇士眼看就要登岛,却突生意外。

  刹那间乌云密布、风浪湍急,周围海域天气极差,十分不利于登岛行动。况且“保钓号”还是一艘作为老旧船只,若持续处于风暴漩涡,极有可能“船毁人亡”。

  出于安全考虑“保钓号”船长魏立志建议陈毓祥放弃此行,返回香港后从长计议。

  18位勇士再三权衡觉得已经历经4日航行才到此处,好不容易突破日本封锁线,胜利就在眼前,若此时放弃,还不知下一次何时才能登岛。

  此时的“保钓号”距离钓鱼岛只有1.5海里,看上去陈毓祥的这一提议没有太大问题。

  不过风高浪急,大船无法登陆,仅靠橡皮艇游行会特别危险,海面上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意外。

  此时,日本海警船与飞机同样抵达钓鱼岛附近海域,陈毓祥等人若再不行动,或许就会丧失此次好机会。

  1996年9月26日上午9:25许,陈毓祥与另5名突击队员下定决心不乘坐任何船只,他们跳入海中,往钓鱼岛方向游去。

  日本海警船随即驶来,围着“保钓号”转圈。风高浪急,周围海域顿时掀起一股又一股的大浪潮,其余5名突击队员一时未能入海,陈毓祥只身一人,情况万分危急。

  船上工作人员立即用中文和日文向日本海警船发出警告,同时提醒他们已经有人跳入海水里,千万不可做过激举动,凡事都好商量,先把人救上船再说。

  这时“保钓号”的船长魏立志发现不谙水性的陈毓祥右脚被货轮尾部的绳索缠住,左右动弹不得,头部被一股一股的浪潮裹挟撞在船舷上,似乎已经失去意识。

  他赶忙向其余联盟成员反馈这一情况,其余几名突击队员冒着生命危险纵身跃入海中,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陈毓祥救回船上。

  只见,陈毓祥眼睛紧闭、脸色发黑、口吐白沫、肚子鼓鼓的,躺在地上一动不动。

  有的“保钓联盟”成员们急得都哭了出来,心情焦急的他们对着陈毓祥大喊大叫——别睡了,赶快醒过来继续登岛。

  更令人气愤的是,此时日本海警船还在周围游弋,准备随时向“保钓号”货轮发起进攻。

  因风浪太大,救援船只直到26日下午1:00左右才抵达钓鱼岛附近海域。经过工作人员的抢救及简单检查后,宣布陈毓祥正式死亡,享年45岁。

  平心而论,陈毓祥若不参与保钓行动的话,凭借自己之前积攒的财富,完全能与一家人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他的人生不会止步于此。

  正如那句老话说的那样“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华夏男儿皆热血澎湃,战争年代为驱逐日寇,纷纷拜别父母,加入抗日军队。

  当陈毓祥等人决定登岛去除日本灯塔时,他们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他们是和平年代的英雄,亦是保卫中国固有领土的勇士。

  消息传回香港,全球华人为之震动。1996年9月29日,超过5万名香港群众齐聚维多利亚广场,参加六大保钓组织举办的集会,集体追悼英雄陈毓祥。

  1996年10月6日,陈毓祥出殡当天,中国台北与中国香港保钓成员联手进行了新一轮保钓行动。

  我方租借上千艘渔船出发驶往钓鱼岛,日本海警船无法完全拦截,最后于10月7日,数位保钓成员成功登陆钓鱼岛,在岛上挥舞五星红旗。

  2003年12月,全球华人保钓论坛在福建厦门召开,称赞陈毓祥先生是中华保钓事业烈士,未来我们必将完成他没能完成的遗愿,他永远活在了保钓者乃至全体中国人的心中,精神永垂不朽。

  至今距离陈毓祥烈士离世已经过去26年,他不是第一个,更不会是最后一个维护国家领土完整牺牲的烈士,或许也没有多少人记得陈毓祥的名字。

  随着中国军事实力、国际地位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2012年9月,我国政府对钓鱼岛及其附近岛屿开展常态化监视监测。2012年9月11日,中央电视台首播钓鱼岛天气预报。

  2016年9月24日,中国海警船只编队进入钓鱼岛领海巡航。时至今日,中国海监执法船在钓鱼岛海域坚持巡航执法,维护在该海域正常的渔业生产活动,对钓鱼岛及其附近海域实施管理。

  这一切的一切,都预示着陈毓祥烈士没有白白牺牲。无论是民间保钓团体还是中国政府及有关部门,用实际行动告诉他:“钓鱼岛迟早要回归祖国人民的怀抱,他们的牺牲没有白费!”

  [2]世界华人保钓活动大事简录,作者简兆平,抗日战争研究 2003年02期 核心 CSSCI